【司法】区块链应用于数字法治正当其时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大力推进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应用,建成人民法院司法区块链平台,司法区块链上链存证超过22亿条,存固证据、智能辅助、卷宗管理等方面应用效能和规范程度不断提升,电子证据、电子送达验证防篡改等应用场景落地见效。

《意见》释放信号明显

为进一步加强区块链在司法领域应用,充分发挥区块链在促进司法公信、服务社会治理、防范化解风险、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作用,2022年5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多方论证基础上,制定出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区块链司法应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本次《意见》包括七个部分32条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鲜明亮点:

一是提出建成互通共享的司法区块链联盟,并明确人民法院区块链平台建设要求,以支持当事人等相关主体对电子证据、相关文书的核验;

二是明确提出运用区块链数据防篡改技术推动司法数据统一储存,保障数据安全,提升电子证据的认定效率与质量等,以提升司法公信力;

三是明确将区块链技术用于优化司法应用场景,提高业务流程自动化水平以提高司法效率;

四是提出要应用区块链构建跨部门协同应用,并利用区块链联盟服务经济社会治理,将该技术用于知产保护、数据开发等,以增强司法协同能力与服务社会治理等。

可以看出,《意见》的出台肯定了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的过往应用成果及未来发展潜力;除此之外,也将进一步推动区块链技术与司法领域的深度融合。

趣链科技数字政法事业部总经理李吉明博士坦言:“此次《意见》的出台,其释放的信号是极其明显的,那就是要积极推进区块链技术与司法应用深度融合,促进司法公信、提升司法效率、强化司法协同,服务经济社会治理,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

区块链作为一种多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可多方共识的技术,与多元解纷、诉讼服务、审判执行和司法管理工作深度融合,可解决传统案件办理跨机构、跨部门、跨系统之间身份可信互认、数据可信传输、案件协作办理流程留痕与追溯等难题。

“对于一些高度敏感数据,结合联邦学习与多方安全计算技术,能够实现多方之间的数据可用不可见,用技术来解决数据可信共享的难题。区块链技术可推动司法审判的透明、公正、精准,全面提高执法水准,为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李吉明表示。

推动建设全域数字法治

区块链之于法治建设的作用还不止于此。区块链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目前已在司法存证、跨部门数据共享、协同办案等司法领域开展系统化应用。此外,检察机关也在探索区块链在行业的创新应用。

就在《意见》出台前夕,趣链科技与杭州市人民检察院、浙江神州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明确表示,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在杭州市“全域数字法治监督体系”建设中,发挥各自优势,凝聚攻坚合力,在数据安全共享体系建设、零信任安全技术体系建设、可信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推进区块链、量子技术、大数据等技术在检察工作中的创新应用,推动检察工作与信息技术深入融合,共同打造“未来国家治理重器”, 让监督体系更好融入国家治理体系,释放更大治理效能。

与此同时,区块链的另一“破圈之作”正在杭州“发光发热”。

在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和“争第一、创一流”的奋斗目标指引下,杭州不断以提升法律监督力为导向,利用数字化改革驱动杭州检察工作提质增效,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2020年7月,杭州市检察院和市公安局联合推出的“非羁码”,就是一个破圈之作。“非羁码”的灵感来源于“健康码”,具有绿、黄、红三级监管色,评级的标准则是非羁押人员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的行为动向和综合表现。

作为“非羁码”的技术支持方之一,趣链科技在项目中创新性地融入区块链技术,为其提供创新解决方案。“非羁码运用了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科技,可以对非羁押人员开启全方位、全时段、无死角监管”,李吉明介绍。

“即使是恶意逃脱,‘非羁码’也可以通过身份信息报警等方式发现脱离监管的人员,单纯靠人工监管这显然是做不到的。”杭州市检察院检察技术处四级调研员徐衍说。截至今年5月,杭州全市适用“非羁码”的非羁押人员共计26769人,无一人脱管失控。

应用一年多来,“非羁码”社会效应显著,获得全国各地检察机关高度认可,且被列入今年最高检《关于支持和服务保障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并予以推广。

创造更高水平数字正义

技术创新为法治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数字化浪潮下,我国各地法治建设工作澎湃发展。

我们相信,随着《意见》的发布,各方将进一步推进运用以区块链为代表的关键技术加速数字法治变革、创造更高水平数字正义,提升司法效率与司法公信力,减少当事人“诉累”,让当事人在每个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可以预见,法治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也将塑造法治新格局。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