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版权领域发展趋势

数据版权越来越备受关注!

一、数字版权管理市场迎来大规模增长

数字版权所对应的的数字作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传统作品的数字化,如将纸质版书籍转化成电子版;另一类是原生数字作品,即图文影音、软件、游戏等以数字化的方式在互联网络上存在、流转的智力产品。

数字版权产业在过去十几年间保持高速增长,已成为我国数字经济体系中的活跃成分,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 5G、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内容产业正处于繁荣发展期,数字版权保护也将迎来广阔的市场。

从数字版权的发展趋势看,传统数字版权保护体系存在痛点,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确权存证难:由于技术限制,原有的数字作品版权登记往往需要准备材料,流程繁琐,时间长,耗费较多精力,无法满足当前市场作品量多、传播快的需求,也导致数字版权拥有者登记意愿低。同时,数字作品形式多样,目前业界尚无统一的规范化的版权存证体系规范,加大了数字作品的存证登记流程的耗时和成本。

2、维权取证难:互联网络上每时每刻都在涌现出大量的数字作品,原有的数字版权管理体系难以实现有效监控,同时由于网络侵权行为有隐蔽性、跨地区性等特点,加上侵权技术手段更新快,侵权方式也越来越多样,侵权内容也容易被删改甚至销毁,因而很多时候无法及时获取侵权证据,导致司法证据材料收集、认定困难,维权难以实现。

3、授权交易难:由于现有的数字版权利益分配体系尚不完善,数字版权收益难以公平有效地在原创作者和相关机构间分配,特别是在复杂的互联网环境下,数字作品的发布渠道更加多样化,版权使用方式也各不相同,原有的版税结算和版权收益体系无法有效地解决变化中的价值流动分配,无法很好地保障创作者、消费者和平台方的权益。

版权保护

版权领域面临的挑战是主要是由技术发展带来的,而运用新技术优化数字版权保护是数字时代下最有效的应对方法之一。区块链已经在金融服务、社会公益、供应链管理等多个领域应用落地,在知识产权领域的数字版权领域也正成为区块链技术的发力点。

区块链技术在数字版权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数字内容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数字内容的确权、用权、维权、交易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实现数字版权登记、智能交易、侵权监测等功能,打造全链路的数字版权保护生态体系,促进数字版权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1、区块链解决数字版权确权难题

区块链首先解决的是数字作品的确权问题。从区块链的核心技术要件看,在进行数字版权登记时,哈希算法的应用可以得出与数字作品唯一对应的哈希数字,亦即该数字作品的“身份证”同时结合非对称加密技术,实现数字作品与作者之间的唯一确定的对应关系。

在区块链共识机制下,单个节点无法对信息作出修改。要实现修改必须动用系统内至少51%的算力,篡改成本过高,可行性极低,由此可充分保障链上数字内容的不可篡改性。同时借助区块链技术对数字作品进行确权时,可以减少传统作品版权申请、注册和登记的周期与成本,为数字作品的创作者提供充分的便利性和创造更高的满意度。

数字签名技术的引入,可以将版权信息中涉及个人隐私的部分加密上传,确保信息不被泄漏,同时也可以满足作者匿名发表的需求。具体的数字版权的作者或者版权人则可以通过信息上传者手中的私钥和链上公钥验证确定。整个登记流程全部按照既定的计算机程序完成,成本仅需 0.3 元甚至更低。

2、区块链解决数字版权的监测维权难题

数字作品一旦确权之后,其在网络上的流转、交易等各方面信息均会被记录在系统上,实现了对数字作品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可追踪,为后续可能需要的司法取证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和结论性证据。

因而能够实现快速定向跟踪和查询,便于锁定非法侵权行为的来源,维护原创者、出版方等的合法权益,极大提高司法效率,减少维权成本。同时,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区块链数字版权系统可以实现知识产权侵权事件的在线监测。

一旦发行侵权行为,可以对数字版权的价值进行准确、可信的评估,实现将著作权的损失额判定真正置于市场下进行。

3、区块链解决数字版权交易授权问题

数字作品在进行线上交易时,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无法提供足够的信任,需要对交易进行甄别别,导致交易效率低,且无法完全保证交易信息的真实性。

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智能合约技术,可实现可对数字版权提供方身份进行第三方验证,自动执行数字版权的交易流程,并确保整个交易过程在相应条件触发时自动完成,无需中间平台的介入,大大降低了版权授权交易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交易即履约、交易即清算,实现版权交易各环节透明化的同时也能保障版权交易各方的最大权益。

三、区块链在数字版权领域的应用现状

随着区块链技术在数字版权领域的关键作用被不断发掘,政府部门也积极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数字版权保护工作中来,同时,更多的企业,包括互联网巨头、区块链技术企业和内容生产流通平台都在布局区块链+数字版权保护,区块链已然成为数字版权管理最有潜力和最被看好的方向之一。

DCI 标准联盟链体系以 DCI 标准为基本遵循,以 DCI 体系为公共服务支撑,通过共识互信区块链内和区块链间版权数据及服务标准,致力于推动版权产业良性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版权服务新生态。

目前,三处互联网法院都有相应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分别为杭州互联网法院的司法区块链,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天平链,广州互联网法院的网通法链。

下图为杭州互联网法院司法链业务流程,该链条包含的链上节点包括公证处、司法鉴定中心、CA/RA 机构、法院、蚂蚁金服等。

司法链案例

四、区块链+数字版权面临的挑战

1、区块链技术自身局限性

区块链技术对数字版权保护的重大意义已经被广泛认可,不过,在技术方面还存在两大明显的局限性,一是哈希算法对盗版内容的分辨能力不足;二是链与链之间的打通链接还没能很好地实现。各大平台各自认证,没有统一的技术认证标准,也不利于数字版权保护的长期发展。

此外,智能合约是区块链在数字版权保护领域的重要抓手,但智能合约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近来多个 DeFi 协议遭到黑客攻击,就验证了区块链合约层的安全问题。整体而言,导致智能合约漏洞存在的原因包括技术和法律两个层面。技术上,从最初的自然语言合约设计和从自然语言到计算机语言的转换过程都可能由于人为因素而导致漏洞存在。

法律层面,对智能合约究竟属于全新的合同类型,还只是合同的履行方式,目前尚无统一界定。依赖智能合约实现版权转让合同的自动执行,由于不可篡改特性,是否剥夺了交易双方的撤销权等问题也有待解决。

加强底层技术的相关研究是进一步提升区块链在数字版权等领域规模化应用的基础。积极探索跨链互操作的便利性,多方共建区块链智能合约安全漏洞库,对智能合约做好上链前的安全审计工作,以及上链后的实时监测,降低系统性风险。

2、统一应用标准缺失

目前,区块链技术应用与数字版权、知识产权领域的相关行业标准和法律规范体系尚不完善。国家尚未出具确定的区块链的技术标准,行业规则尚未形成。国内外没有相关的专门立法对包括区块链在内的新型数字版权确权维权方式予以明确规定。

所以,加快数字版权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的更新迫在眉睫。及时开展有关数字版权保护的立法活动,且应围绕区块链在数字版权领域具体的应用展开,特别是在利用区块链记录版权产生的时间节点、对区块链存证的认定、智能合约的规范问题上,再根据实践中不同的场景作出相应的调整、建模,以实现数字版权领域各个主体之间利益平衡。

3、难以判别作品原创性

区块链技术能为数字版权保护提供链上存证,但难以独立辨识上链作品是否为符合著作权法的原创版权作品,也无法直接识别原创者身份。

例如,针对目前通过洗稿等方式剽窃他人原创作品,剽窃者通过字段拆分重组,再经过区块链哈希算法转化形成的二进制字符串,与原创作品转换的字符串并无直接关联,区块链数字版权保护系统也因此无法辨别侵权与否。另外,若剽窃者抢在原创者之前在区块链平台进行版权登记,在原创者缺乏其他相反证明或可作为证据的手稿,著作权归属也难以确认。

加强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并在区块链版权保护平台推行实名认证,以此确定链上链上的映射关系,缓解区块链系统对数字版权原创性的甄别力。

发表评论